發表于: 2017-09-04 17:10| 3404人閱讀??1人回復| 只看樓主 | 倒序查看 ??
初到武夷山,并沒有在網上看更多旅游攻略,只知道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、世界生物圈保護區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、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國家水利風景區、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、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,名氣大得很,很望進一步了解。
Day1 “西游記”
天游峰
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,景區中心。天游峰海拔408m,相對高度215m。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,東接仙游巖,西連仙掌峰,削崖聳起,壁立萬仞,高聳群峰之上。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,登峰巔,望云海,猶如大海的波濤,變幻莫測,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,遨游于天宮瓊閣,故名“天游”。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巖形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的主體。
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,形成高差約120m泉。峰上名木古樹眾多,常綠闊葉林郁郁蔥蔥。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:“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,此峰固應第一也?!?/p>
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,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。其中最大一幅為“第一山”,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,意思是說天游峰是武夷第一勝地。
我們在天游峰上還發現了一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。這個站點可以監測并發布武夷山環境空氣清潔度指數。站點關著門,無人值守,爬上天臺也沒看見顆粒物監測設備,只看到站點旁邊樹著一個數字傳感器模樣的儀器。
九曲溪
九曲溪發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,全長63公里。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,還受多組巖層斷裂方向控制,形成深切河曲,10公里長的河流,直線距離僅5公里。九曲溪水流清澈,水源充沛,水質達地表水Ⅰ類標準。游人從溪流上游順流而下,明媚的陽光照耀著溪面波光粼粼。船工用竹竿撐在溪底行船,在溪底石頭上磕出啪啪的聲響,回蕩在寂靜的溪谷之中,余音裊裊。溪水中的紅眼將軍魚(學名赤睛鱒)魚背黃黃的,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弋著。
曬布巖
位于六曲溪北天游峰下,這是一座如刀切、似斧辟的巨大巖壁,直上直下,闊大平坦,高達400米,寬約200米,宛如一扇碩大的屏風,把武夷山風景區隔為溪南山北。由于流水長年沖刷的結果,巖壁上布滿了數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。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,更見得條縷分明;俯視溪中,但見影浸水底,隨波晃漾,恍如無數條游動著的黑蛇白蛇,從溪底直往上竄。逢到雨天,雨水從巖頂順著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,仿佛素練懸天,萬千銀龍飛舞,堪稱奇景,故名曬布巖。
桃源洞
桃源洞位于六曲溪畔,窮極幽深,石崖相倚成門,復履婉轉而入,石橋下溪澗流水,內忽平曠,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,四面環山,桃林片片;田疇可一、二十畝,彷如陶淵明筆下的“世外桃源”,故得名。這里還有一尊高大的老君像。
一線天
到“一線天”景區游,最先,最能挑逗人們眼球的,是那渾然凝重、磐堅如城的絕山獻靈巖,以及毗鄰并列的三座奇洞,它們各名為:“伏羲”、“靈巖”、“風洞”。這三座巖洞,各逞奇姿并列于一巖之下,給人們以幽奇、深邃、神秘的感覺。
順著巖前斜坡下的鐵護欄拾級而上,可進入西側的“先天洞”(現名伏羲洞)。橢圓形的巨大洞口黝黑而深邃,讓人生畏。進入洞中,如置身仙洞。巖洞寬50余米,深20余米,高10余米,后壁如刀削聳立,怪石猙獰,酷似巨大神獸,蹲伏據守在通往靈巖之項的門戶。洞頂數十米高處裂開一線,這是“一線天”的起點,它由此而東延,長達178米。
由“伏羲洞”向東側石級攀登,穿過一段巖峽,即至中洞——“風洞”。這是一座呈不規則類圓形的巨洞,寬21.5米,深16余米,高6米余。洞頂近50米處,“一線天”橫貫而過,將一線之光,投入洞中,讓人們不能不生神秘感。在洞中稍息,或站或坐,片刻即能感到有一股習習和風透體,讓人暑氣頓消。
處于靈巖麓東側的“靈巖洞”,呈長廊形布展,遠眺有如建于巖下的隱士幽居,無瓦無柱,宜居宜游。洞寬55余米,深亦近15米,為三洞之最。洞內寬敞明亮,地形自西向東分為四級,每級石砌坡岸,臺級相連,獨具一格,清靜幽奇。洞后壁隙中,常年滲出一泓清泉,晶瑩玉碧,甘甜凜冽。
虎嘯巖
虎嘯巖蟠踞在九曲溪南一線天北面,怪石崔嵬,流水迂回,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,虎嘯巖有“極目皆圖畫”的美稱?;[巖四壁陡峭,屹然獨聳。抵達虎嘯巖下,抬頭望巖,首先映入眼簾是“虎溪靈洞”四個大字高勒巖壁。危崖高聳,岌岌可危,幽深景觀,虎嘯神奇。在虎嘯巖上有個巨洞,每當山風掠過該洞,就會發出近似虎嘯之聲。
天成禪院
天成禪院位于虎嘯巖下,建在懸崖之下。懸崖向外斜覆,形成一個巨大的洞府,整座殿堂不施片瓦,風雨不侵。懸崖的古壁上雕刻著大型的觀音。右后側懸崖上刻著“虎嘯”兩字草書。庭院右側數塊巨石壘疊成一個小小洞天,高約三四米。頂上一石,勒“玲瓏”兩字,石下置一床,是和尚座禪的居所。
Day2 東游記
武夷宮
武夷宮又名會仙觀、沖佑觀、萬年宮,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,前臨九曲溪口,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,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。據《武夷山志》記載:武夷宮始建唐天寶年間(742-755年),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,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南宋詞人辛棄疾、詩人陸游、理學家劉子軍、朱熹等都主管過武夷宮。古觀多次遭兵禍火焚,又重修葺。2008年,武夷宮主殿又重新修復,庭院里的兩株古桂樹,是宋代遺存下來的,距今約800—900年。
玉女峰
玉女峰位于二曲溪南,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。玉女峰突兀挺拔數十丈,峰頂花卉似山花插鬢;巖壁秀潤光潔,宛如玉石雕就,乘坐竹筏從水上望去,儼然是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。
大王峰
大王峰又名沙帽巖、天柱峰,位于武夷宮西側,雄跨九曲溪口,是進入武夷山的第一峰。海拔530米,上豐下斂,氣勢磅礴。遠遠望去,宛如王者玉冠,有“仙壑王”之稱。
大紅袍
大紅袍景區位于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,著名大峽谷“九龍窠”內。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,谷地深切,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、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,分南北對峙駢列、獨特的節理發育,使峰脊高低起伏。
舉世聞名的大紅袍茶母樹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。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,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,枝繁葉茂。它已有350余年的歷史。
傳說古時,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,路過武夷山時病倒,幸得天心廟老方丈泡了一碗茶給他治好了病,后來秀才中了狀元,還被招為東床駙馬。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,方丈解說巖茶可治腹脹之病,狀元便將炒制好的茶葉帶回京城。恰遇皇后肚疼鼓脹,狀元立即獻上茶葉,果然茶到病除?;噬洗笙?,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,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。狀元將皇上所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,以示皇恩。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,眾人說是被大紅袍染紅的。后來,人們就把這幾株茶樹叫做“大紅袍”,并在石壁上刻了“大紅袍”三個字。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。
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,紅茶之甘醇,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。中國十大名茶之一。
水簾洞
水簾洞為武夷山七十二洞之一,位于章堂澗之北。進入景點,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巖頂飛瀉而下,稱為小水簾洞,拾級而上,即抵水簾洞。洞頂危巖斜覆,洞穴深藏于收斂的巖腰之內。洞口斜向大敞,洞頂涼爽遮陽。兩股飛泉傾瀉自百余米的斜覆巖頂,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,飄灑山間,又像兩道珠簾,從長空垂向人間,故又稱珠簾洞。
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。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的篆體字。有明代景點題刻“水簾洞”以及楹聯石刻“古今晴檐終日雨,春秋花月一聯珠”。
我們出景區后,在一個餐館外向人打聽如何去火車站。一位正在歇涼休息的大廚師傅很熱情地給我們作了解答。他就是福州人,經常坐高鐵,對交通很熟悉。他告訴我們:武夷山市有東、北兩個高鐵站,距離景區距離差不多,從景區到兩個車站都有公交車可達。但武夷山東站是多趟高鐵列車的始發站,車次比武夷山北站要多一些。
我們本打算去武夷山東站坐車,但在車站久等不見所需的公交車。沒辦法,只得在路對面坐了去武夷山北站的公交車,趕上了最后一班發往福州的高鐵。
品味武夷山。一是山景險奇,天游峰、虎嘯巖、大王峰等山勢奇峻,游路在山崖上攀爬而上,很有鉆天之意。二是溪水潺潺,水流清澈無污染,黃色的溪魚在水中歡暢游弋。三是古茶飄香,山地里全都種植著極品古茶,不施化肥農藥,武夷巖茶和大紅袍、烏龍茶名揚四海,茶韻幽然。四是森林覆蓋率高達80%,相對濕度高達85%,霧日在100天以上,云霧繚繞,生態環境良好。這里的亞熱帶森林保存著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種,以及爬行類、兩棲類和昆蟲類動物。五是道教文化傳承悠久,宮觀、道院和庵堂保留了很高和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。
這個景區不愧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。等我們游玩離開后一個月,聽說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也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準,江西部分的武夷山也納入保護范圍之內。愿這個景區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,在人間保留下一片凈土,讓自然生靈們在此繁衍生息。
發消息 關注TA
更多Ta的好帖>>
秋天天氣涼快,挺適合爬山的 |
|
|
使用高級回復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Tel:0797-8400912
在線:9:00-18:00
發貼內容需包含文字發表